中国银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元描述: 中国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引言: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布局最广的中资银行,始终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宗旨,以防控风险为永恒主题,以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提升全球布局能力为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国银行以“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为目标,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担当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中,不断开创自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银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银行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宗旨,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近年来,中国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准确理解把握、坚决贯彻落实,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实体经济更加精准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中国银行始终高度重视以金融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并制定《中国银行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工作方案》和与服务相关区域行动方案有机结合的“1+N”制度体系,围绕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大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支持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服务重点区域人才集聚及人员流动等多个领域明确系列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长三角区域分行科技金融贷款合计余额超过51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15%;长江经济带沿线分行交通行业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超过8800亿元,沿线分行绿色对公贷款占各项对公贷款比例同比提升6.74个百分点。

做好五大金融文章,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银行迅速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作为全行战略重点,全方位加大资源投入,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强国战略

中国银行将推进科技与金融互促互融,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通道作为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总行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的同时,在广东、江苏、上海等24个省市分支机构同步设立科技金融中心,打造科技支行、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服务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银行已为8.35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71万亿元授信支持,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6500亿元。

绿色金融聚焦“双碳”目标

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持续完善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政策支持,制定了《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和《2024年绿色金融工作方案》。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5%。同时,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绿色项目,位列彭博“全球绿色UoP贷款”和“可持续挂钩贷款”中资银行第一,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保持市场首位。

普惠金融精准践行为民初心

今年中国银行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依托线上线下渠道扩大服务触达,提供普惠金融综合服务,6月末,中国银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惠及超130万普惠型小微企业经营主体。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信余额超4300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信覆盖率领先同业。2024年上半年,累计为超2.8万家人社部门推荐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超4300亿元。截至6月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414亿元。

养老金融助力老有所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养老金融,足见金融支持养老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银行先后设立养老金融委员会,制定养老金融行动方案,修订“十四五”养老金融规划,明确了“3331”发展策略,助力深化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年金托管资产规模分别位列全市场第二、第三,年金受托资产已超2000亿元。同时,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积极研发并引进储蓄、理财、基金、保险等养老个人金融产品,选择海南等重点区域推进区域性服务创新。

数字金融驱动业务模式新变革

在2023年数字金融发展基础上,中国银行进一步加速金融产品融合创新,丰富自动化做市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种,持续提升交易能力。普惠金融领域,研发“益农快贷”等重点产品,升级“惠如愿”App特色功能。数币应用领域,加速数字人人民币与传统优势业务融合高质量发展,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中助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央行实现首笔“数字迪拉姆”直接跨境支付交易。

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高质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作为中国金融“走出去”的先行者探路者,中国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续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当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排头兵,以更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结售汇、银团贷款、离岸债券承销、熊猫债承销等领域保持市场领先。2024年1—6月,中国银行境内机构累计续做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市场份额保持同业第一。

助力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水平

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外汇展业改革工作。2022年中国银行成为4家外汇展业试点金融机构中唯一国有大行。截至2023年末,位于山东淄博、河南洛阳、江苏常州的3家中国银行分支机构率先参与试点,外汇业务办理效率大幅提高,平均时间缩短90%以上。今年,随着《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中国银行于4月初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辖50余家二级机构。

苦练内功、勤修外功,当好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

对标全球一流金融企业,中国银行始终积极主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创新。近年来,中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战略性变革工程。2023年,中行信息科技投入223.9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60%,连续多年在四大行中金融科技投入占比处于最高水平。今年以来,中国银行持续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以重大战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网络安全能力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提升等专项工作。

同时,加快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技术架构转型,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新技术应用落地,打造一批先进、成熟的公共技术能力,如完善软件中心“一总部七中心”业务布局,扎实推进39个科技战略项目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智能风控体系建设等。

问答

Q1: 中国银行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A1: 中国银行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Q2: 中国银行是如何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

A2: 中国银行切实将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粮食安全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包括支持良田改造提升,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强种源国际合作,推动“种业振兴”行动;丰富多途径蛋白供给,践行“大食物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粮食流通“大动脉”等。

Q3: 中国银行在服务民营经济方面有哪些举措?

A3: 中国银行坚持向民企问需问计,支持头部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着力健全中型民营企业服务机制,推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增量扩面。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过4万亿元,较2023年末新增超过300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在新投放公司类贷款中的占比持续提升至44.9%;服务民营企业授信客户(含个人经营贷)超过150万户,较2023年末增长近16.5%。

Q4: 中国银行是如何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

A4: 中国银行进一步加速金融产品融合创新,丰富自动化做市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种,持续提升交易能力。普惠金融领域,研发“益农快贷”等重点产品,升级“惠如愿”App特色功能。数币应用领域,加速数字人人民币与传统优势业务融合高质量发展,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中助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央行实现首笔“数字迪拉姆”直接跨境支付交易。

Q5: 中国银行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有哪些优势?

A5: 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结售汇、银团贷款、离岸债券承销、熊猫债承销等领域保持市场领先。2024年1—6月,中国银行境内机构累计续做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市场份额保持同业第一。

Q6: 中国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A6: 中国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战略性变革工程,近年来信息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并持续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技术架构转型,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新技术应用落地,打造一批先进、成熟的公共技术能力。

结论: 中国银行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以防控风险为永恒主题,以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提升全球布局能力为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做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开创中国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