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0%区间不变,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暂缓加息,同时也被市场认为是此次加息周期的结束。

  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自2022年3月开启,到2023年7月时共加息11次,累计幅度达525个基点,加息步伐之快、幅度之大远超上一次2015年至2019年的加息周期,在美联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利率调控历史中也是首次。

image.png

  图表来源:财富研究院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本轮加息如此迅猛,部分原因在于2019年末,世界经济开始面临疫情的冲击,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迅速将利息降到最低,再次开启了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其结果是增发的美元大量流入了商品和房地产市场,引发了猛烈的通货膨胀。从大宗商品开始,到原材料、能源、工业品市场,依次受到价格冲击。最终结果是,到了2022年中,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之一,个人消费开支价格指数(PCE指数)一度逼近7%,接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值,而美联储对此通胀指标的长期目标是维持2%。

  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指数)不同,PCE指数统计出的通胀率往往更低一些,其统计机构美国经济分析局同时也是美国GDP数字的主要统计机构,主要职能为美国政府提供具备广泛代表性的宏观经济走势分析。因此PCE指标尽管名称上有“个人”二字,但统计思路上更加注重指标的宏观代表性,与美联储关注长期、广泛通胀趋势的政策理念一致。

image.png

  图表来源:财富研究院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总而言之,2022年初时美国面对四十年来最严重通胀,而美联储同年启动加息周期后的前三次25个基点,50个基点和75个基点幅度的加息几乎没有对高涨的通胀起到任何抑制效果。当时国际媒体与学者普遍认为美国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并对其可能给世界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迫于通胀压力,美国一方面不得不进一步加码紧缩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也在贸易战中作出退让,开始取消贸易战以来部分对中国产品所加的关税。尽管迅猛的加息可能导致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甚至出现衰退,但这仍是解决通胀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美联储在当时的局面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在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期间,美元一直保持强势,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压力。高利率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美国,使美元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了美元的升值。同期,中国央行为刺激经济多次采取了降息和降准措施,国内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使中美利率差距持续拉大,给中国的出口、资本外流以及外汇储备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挑战。

  回到当下,2023年美联储议息会议已经暂停加息三次,在年内最后一次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降息讨论逐步进入视野”,美联储很可能不会等到核心通胀落回2%,且不会等到美国经济2024年出现衰退迹象后再开始降息。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企的国债付息压力无疑是最重要原因之一。有分析指出,美国正在“财政赤字-发行国债-支付利息-更大财政赤字”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2023年,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33万亿美元,且未见缩减趋势;同年国债利息支出据估算将达到近10000亿美元的新高。而2022年的美国财政收入约4.9万亿美元,支出约6.3万亿美元(赤字1.4万亿美元),即便2023年美国政府能够维持2022年的年收入,利息支出也将占到年收入的20%以上,且赤字将进一步扩大。

image.png

  图表来源:美联储下设机构圣路易斯联储官网

  如今,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的难题是既需要控制住通胀给市场降温,也需要实现美国经济的“软着陆”。考虑到美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国际基本格局及地缘政治风险下的避险需求,即便随着美联储的政策的转向,美元开启下跌周期,美元的市场利率、汇率也将在短期内维持相对高位。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回升,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率差距的缩小将减轻资本外流的压力,减少对我国货币政策掣肘;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将逐步增强,国际市场已经对开始美元降息的预期作出反应,2023年11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规模已达330亿美元,为历史次高值。

  作者:中国财富研究院研究员陈航滨